11月23日,牛津大学普莱斯传媒法国际模拟法庭亚太分赛区的赛前会议在明德法学院0401教室召开。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海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菲律宾大学的12支参赛队伍参与此次会议。
首先,牛津大学研究员Nevena Krivokapic向所有参赛队伍详细介绍了比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赛后申诉规则,并建议各参赛队员要熟读比赛规则,保证比赛可以顺利进行。
随后,每支队伍选派一名代表,到明德法学楼616室抽签确定24日三轮比赛的控辩角色以及比赛对手。抽签程序分为三个步骤,保证每支队伍都至少有一次机会作为控方或辩方出现,并且每只队伍不会在两次比赛中遇到相同的对手,从而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抽签结果确定后,参赛代表交换书面答辩状,开始为明天的正式比赛做准备。有关庭审室的安排将于今晚告知各参赛队伍。
赛事简介:
普莱斯模拟法庭是在普莱斯教授的倡导和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是充分体现主办方的研究兴趣、研究方向以及关注重点的媒体法领域的国际性模拟法庭盛事。比赛所用案例均为设计精巧的模拟案例,取材于现实,但经由加工增加其复杂性与可争讼性。案例均为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问题。管辖机构方面,为了凸显专业性,比赛虚拟了一个“世界人权法院”分院作为受理法院。同时将准据法限制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权方面的世界公约、条约等;第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例;第三,欧洲、美洲、非洲人权法院判例等。
经过七届比赛的发展,该项赛事的举办日趋成熟,规模更为壮大。2014年,模拟法庭已经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印度、韩国、乌克兰、塞尔维亚、阿联酋等20多个国家的近百所大学参与比赛。参与本次大赛评审的93位法官,来自欧美知名高校、欧洲人权法院、世界著名媒体、国际传媒及知识产权领域的律师协会等,均是在传媒法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及实务界知名人士。普莱斯模拟法庭比赛分为书面答辩和口头答辩两个阶段,在书面答辩选拔通过的队伍方可进入口头答辩阶段,参加在牛津大学举办的国际赛区的比赛。
文/冶倩云 刘慧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