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学院动态 人才培养 学术科研 政策建言 组织架构
亚太法学研究院办公室助理招聘公告
【亚太前沿讲座】2016-2017学年第九期
牛津大学PRICE(普莱斯)传媒法国际模拟法庭亚太分赛区志愿者招募通知【截至10月30日】
【亚太法律前沿讲座】2016-2017学年第一期公告
亚太法学院赴东南亚交流学习人员选拔公告
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招聘启事[截止4 月 30日]
【亚太法律前沿讲座】2015-2016学年第六期公告
【亚太法律前沿讲座】2015-2016学年第五期公告
[亚太法律前沿2015—2016学年第一期公告]互联网法务暨经济新常态下法务人才的发展方向
亚太法学研究院2015级“互联网金融+经济与法律”方向法律硕士录取名单
[亚太法律前沿2014—2015学年公告]日本的企业破产重整制度的发展和最新立法动向
[亚太法律前沿2014—2015学年公告]中国金融证券审判
大阪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知识产权研究科留学说明会
亚太法学研究院办公室学生助理招聘公告
[亚太法律前沿2014-2015学年第6期公告]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变革
[亚太法律前沿2014-2015学年第五期公告]日本信托法理论与实务
亚太法律前沿2014-2015学年第四期“名人信托之案例分析-成败案例”
第二届牛津大学PRICE(普莱斯)传媒法国际模拟法庭亚太分赛区志愿者招募通知【截至11月15日】
亚太法律前沿2014年第二期“律师并购实务”公告
亚太法学研究院2014级亚太经济与法律方向法律硕士录取名单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子风采
记亚太法学研究院609之“日语角”

  首记:

  春去秋来,转眼间一年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我已经到了日本的古都—京都府,虽然来到此地不到一星期,但显然已尝到“寂寞”的滋味。很迫切希望有个“向导”来带着我四处转转,只可惜那群小伙伴大部分还在中国。而等到一月份回去,他们又正好交换结束回日本了。

  出国前一天,遇到在人大文学院的森田理保同学。她老远就喊出了我的名字,而且用标准的中文问我,这学期的日语角什么时候开始,她有新的朋友过来了,也很想参加。她可是609的常客,一个高高的女孩,上学期每周一晚七点半左右,她都会和她室友准时出现在609门口,反倒是我却常常气喘吁吁赶着来开门。还有迁口宗平,名古屋大学法学院来的小伙,从日语角最开始组建时,即来参加的日方同学,日本的大部分同学也都是他介绍过来的,哈哈,他也算是日语角的元老了吧!还有爱学习的冈崎优奈同学,每次来都带一个小本子,把上课不明白的问题带过来问我们,或者时而记着聊天中新出现的词汇。还有害羞小男孩崛田谕,才大二,中文已经非常棒了,还有被戏称为“高富帅”的小松拓司,还有真锅亚衣,还有罗曼......经过一年多,在亚太班级同学们的支持下“日语角”已经成功举办19次,而参加过609日语角的国外交换留学生也已多达数十人。

  一、日语角の一波三折篇

  一年时间却是过得如此的快。记得开学之初,第一次提出日语角得到了杨东老师的首肯,也获得任晓杰师兄的支持,帮我们借到六楼咖啡屋的钥匙,并邀请到了本乡三好老师。看到首次日语角办得如此成功,当时可是信心满满的!却也未料到小小日语角会经历如此多波折。

  到了第三次吧,由于没能拿到咖啡屋的钥匙只能改到609,人多显得有点拥挤,同学陆陆续续离开了,当晚到最后结束时也只剩下七八位同学。因为前三次还没有新的日本同学过来,大家的新鲜劲儿貌似很快要过了,若不巧和当晚上的讲座冲突的话,也就只有四五个同学参与了。到了第五次,经本乡老师和任师兄的介绍,来了一位日本同学,也就是之前提到的迁口宗平,但参加的人数依然还是少数。就这样坚持到了第七次,有些同学有英语四六级啦,有复习考试啦,有的谈恋爱啦,忙自己的事情,也就很少来参加日语角了,参加的人越来越少。有时遇上精彩的讲座,来的同学也更少,看着来的两个同学、陆续又来的第三个同学,我自己都有想放弃的念头了......但记得俊华、蒋琦还有薛菁当时就对我说,既然已经做起来了,就应该好好坚持下去,一定支持!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改变,思考怎样让日语角办得更加有魅力,是一个自由的日语角,也是一个能吸引他人主动来参加的日语角,也是一个他人觉得值得的日语角。在和亚太班同学王伟、俊华、蒋琦商量后,决定每次日语角准备一些小吃,大家可以边聊天边吃点零食。很快开始行动,记得那时静园楼下卖的的“中国式薯片”,三块钱一袋,日本朋友也都很喜欢,买上两袋可以聊上一晚上。后来王莉、徐慢、潘莹几位同学又出点子说,我们可以每次日语角设定游戏环节呀,大家不仅聊天,还可以放松。于是慢慢地日语角开始变得鲜活、有趣了,成了大家“练习口语+放松愉快”的时间。特别是后来设计的抽签表演短小话剧的游戏,更是每番令同学们捧腹大笑,记得潘莹和宗平表演“公园偶遇十年前初恋情人”,潘姑娘硬是把宗平活生生逼到墙角,宗平满脸通红,结束了额头还在冒汗。后来他吐槽:“还没谈过恋爱,第一次被表白,在日本完全见不到如此“彪悍”的女孩儿”。潘姑娘吐槽:“当时只想到初中一直暗恋的那个男生......”。后来在亚太班级同学的支持下,日语角一次比一次有意思,参加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介绍过来的日本同学也不少,往往会把609挤得满满的,中文和日文还有欢声笑语。当然这时的我最乐呵了,赶忙着给大家找椅子。

  二、日语角の学习篇

  两千年前的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说的是学习之道,而日语角的同学们正是如此。在快乐中练习口语,学习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我们互相交流学习,不仅学习日文、中文,还学习法律,还学习文化、人文社会知识。

  亚太班研究生一年级是没有日语课的,而语言这东西,拿来用才能掌握,不用就很快忘记。大家在日语角上都是你一言我一语,属于天马行空类型的。虽然每次都拟定了主题,但往往会很快被跑题,美食啦、旅游啦、电影啦、同性恋啦、化妆、学校啦等等各种各样话题,还包括时下的流行语什么的。记得有一次聊天,日本一小姑娘被问到,“来中国这几个月,对中国人感觉难以理解的是什么?”她的回答让我们,“中国学生边走路边吃苹果让她觉得难以接受,或者是在课堂上吃早餐”。这恐怕是中国学生最习以为常习惯的了吧,早上从床上爬起来,抓一个苹果,边走边啃,或者从路边买个煎饼,到教室再开吃。我不深究原因,也许这就是差异,算文化的差异吗?我们从聊天中知道,日本公务员也是最热的职业,日本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差异,日本女孩都化妆,冬天穿短裙,日本自来水可以直接喝,日本人只喝冰啤酒,不喝常温啤酒;从聊天中知道,中国的九寨沟有多漂亮,中国为何盗版如此多,中国的大学学费有多便宜,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聊天中常聊到的话题。

  有学中文的交换生,她们真的非常认真,而且每次都会带本子记笔记,每次都提问,问上课或生活遇到的不明白的词语,也感觉她们每一周见面都比之前要有很大进步,现在应该能非常流利地说中文了吧!在中国学生出国交换中,亚太班十六位同学,目前就有六位申请交换成功,来日本留学的包括我有四位,出国的话语言关是必不可少的,日语角应该也贡献了不小的功劳吧!

  三、日语角の温情篇

  你不会想到在北京的12月还有人只穿两件单衣吧,我们问宗平他冷不冷,怎么穿这么少,他说不冷,但想买一副手套,只觉得手冷。于是日语角结束后我和徐慢带着他逛了静园楼下,又转到便民超市,买了双六块钱的手套,他很满意地跑回去了。又到了日语角,这次他是跑过来的,还是穿着绿色单衣。我们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来北京前不知道北京有这么冷,所以没有带厚衣服过来。这时徐慢同学显示出女生特有的关怜情怀,要求一定要陪他去买件厚羽绒服。第二天一早,我、徐慢还有蒋琦就陪他去买衣服。据说日本的学生学费大都是自己打工挣来的,所以他们在生活上非常独立,也很是节俭的。我们一开始带他去商场转,后来还是选择在一家东门对面的一家小店买了一件三百多的军绿色棉衣。笑着对我们说,“可以渡一冬了”,后一个劲地道谢。

  第二次,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因为期末到了,日语角也即将结束,我们几个约好带她们去东门吃羊蝎子,可期待坏她们了,在去的路上也一个劲儿地兴奋着。说特别喜欢中国的美食,来中国,还没有中国朋友带他们去吃东西。很另她们意外的是,原来羊蝎子就是羊的脊骨,而在日本几乎没有羊肉,她们几个都是第一次吃,我们教她们带着手套,直接拿着咬,连其当中比较文雅的日本女孩也情不自禁地笑起来。随后我们依然是大聊特聊,其乐融融。在大冷的冬季,当举起酒杯一起干杯的时候,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那么温暖、欢快!获得温暖、信任、友谊的感觉真的太好了!

  四、日语角の感想

  我一直在思考当初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把日语角坚持下来的理由是什么?

  日本的朋友来到中国,他会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如果我们不与他们交往,不把他们当作好朋友,不关心他。那他感受到的也仅是冷漠与无情。他也更难以在短的时间里深入地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他来到中国的也就失去了真正意义,这对我们来说莫不是是一种损失吧!如果我们在这段时间有缘结下了友谊,成为好朋友,那在将来也一定会是好朋友,会留下对方的微信、邮件常联系、常问候。甚至于在将来两个国家在某些方面出现政治、外交窘境时,我们依然有可能以好朋友的身份,互相代表自己的国家去沟通,去解决问题。

  韩大元院长提出的“法学院国际化战略”,要求我们会更多的国际语言,交更多的国际友人,知更多的国际文化,识更多的国际法律规则。杨东副院长曾在亚太法学研究院第一届的首次见面会上对我们说过,“中日关系越是紧张,越是说明我们更有用武之地,更是需要我们去努力,去改变,作为亚太班的学生,首先应该思考如何承担这份国家责任......”。这样看来,日语角这样的小活动,也似乎早已跨越日语交流平台的定义,有了它更大的存在意义!

日语角话剧表演场景

  范仲夏      2013年10月10日  日本京都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  邮编:10087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电话:010-6251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