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的若干问题研究暨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清正廉洁 2020年12月6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主办的“亚太法律前沿讲座系列”在明德法学楼725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时任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检委会专职委员、正厅巡视员,国家一级高级检察官,全国检察机关教育培训讲师团成员,现任中国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安徽省侦查逻辑办案研究会首席专家柴学友,讲座主题为:职务犯罪的若干问题研究暨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清正廉洁。本次讲座的主持人是周漪青院长,在周院长的简要介绍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后,柴学友老师围绕主题进行了讲解。 柴学友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是首批实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国家,根据第58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相关规定,要求积极开展有助于不容忍腐败的公众宣传活动、以及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教育方案。他认为,人大亚太法学院把本次讲座作为学生入职前的必修课,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接下来柴老师的讲座分五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讲的是中国开启法治反腐败新时代,他指出,中国反腐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高调反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二是制度反腐,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败的保障机制。作好顶层设计。 第二部分讲的是当前职务犯罪的形势与特点。他指出具有八大特点,分别是犯罪更加贪婪,涉案金额越来越高;群体效应突出,“查出一个带出一窝”;潜伏期长,有人边腐边升;权钱交易,涉案领域越来越多;商业贿赂,潜规则大肆横行;以礼代贿,贿赂也讲究包装;权色交易,色欲难填;信念缺失,领域腐败。 柴学友老师对司法腐败、低龄腐败作了比较详实的分析。柴老师指出:贪腐低龄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查处的年轻干部贪腐案件来看,它们多为高学历,高智商的人群,普遍思维活跃,敢想敢干,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因自律意识不强,刚当上领导就腐败,不少年轻干部就跌倒在人生起跑线上,像媒体曝光的贵州90后张艺贪污案,王红梅贪污、挪用公款案就是例证。他希望即将入职的大学生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思想上的警惕,自我养成清政廉洁的高贵品质。 第三部分讲的是职务犯罪的心理剖析。分别是贪婪心理、失衡心理,侥幸心理、权欲膨胀心理、享乐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补偿心理。由于这些心理支配,使一些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第四部分讲的职务犯罪的危害。柴老师首先介绍了职务犯罪对政权稳定的危害,指出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第二是妨害经济建设;第三是破坏党群、政群关系;第四是破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五是葬送家庭幸福和个人前途,给自己的家庭和个人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第五部分讲的是如何预防职务犯罪。柴老师指出,预防职务犯罪对国家、单位和个人来说都有相应的责任。就国家而言,应该加强反腐败立法,做好顶层设计。就单位而言,应该加强教育、健全单位制度、强化监督。就个人而言要算好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自由帐、健康帐这五笔帐,要把握好欲望关、小节关、交友关、亲情关、职责关这五道关,人生的道路才能走得长久、安稳。柴老师在讲座中还通过焦裕禄、孔繁森、沈浩等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模范人物,从正面引导大学生要自觉养成责任担当、勤奋廉洁意识,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使“清正廉洁”成为每个人立身之基。 讲座结束后,周院长对柴老师的讲座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对在座同学们提出了日后要坚定自身信念,坚决反对腐败的期望。本次讲座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了反腐败、保廉洁的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在日后走向工作的岗位时会将今日课程的内容牢记心中,做清正廉洁的人。最后,柴老师与老师同学们合影留念,伴随着同学们的掌声,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编辑:吕晓薇 摄影:郝中林)
|